标签:大师
《僧璨大师信心铭》略解
至道无难‧唯嫌拣择‧但莫憎爱‧洞然明白。毫厘有差‧天地悬隔。 至道者‧理之极也‧乃人人之本具‧不待作为‧故唯嫌拣择‧而拣择者‧出于憎爱之心‧其憎爱者‧如晴天之乌云‧若求其洞然明白至道‧但莫起憎爱之心‧微已哉‧憎爱之心‧若有亳厘之差‧岂只千里之殊‧则与至道‧即有天地之悬隔‧ 欲得现前‧莫存顺逆。违顺相争‧是为心病。不识玄旨‧徒劳念静。 欲得至……
倓虚大师从长春到沈阳亲历的观音感应
倓虚大师说:“佛法真的是不可思议得很!有诸多事情,都是极平常的事,叫人不可测量。尤其是佛教在四谛法上,讲究‘因缘’和‘感应’,在因缘未合的时候,都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,到因缘和合成熟的时候,就觉得它是不可思议,也对它莫名其妙。‘感应’这回事,也同样让人不可推想。有显感冥应的,有冥感显应的,有显感显应的,也有冥感冥应的,这里边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。……因缘……
倓虚大师法汇序 天台宗第四十四代倓虚大师传略 凡例
东北各城镇,虽偶见名蓝古刹,而佛教迄未大行。有清国初,函可禅师别署千山剩人者,本明室遗臣,以文字狱遣戍沉阳,开法千山,声光始着。其后复有古林禅师,住持沉阳般若寺,语录收于嘉兴续藏。两师之后,宗风复歇,逮及清末,各大寺院,不过保持课诵,应赴经忏,及偶然传授戒法,佛教之衰,不绝如缕。 倓虚大师与东北因缘特深,未脱白时,已在营口宣讲堂演布佛法,听众翕然。剃……
章嘉大师住世时的神异轶事
章嘉大师圆寂后,笔者(南亭法师)以其他因缘,未能参与丧葬,抱歉殊甚。十八日为典礼委员会议决之检骨日期,笔者幸得目击其「万千颗舍利」,不禁欢喜赞叹而五体投地。 按是日蒙藏委员会委员长,亦即典礼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廉克,典礼委员李子宽等诸位,自上午起已开始检骨。检得舍利甚多。有似珊瑚枝而上联甚多小粒。有圆粒形。有联珠形。最奇者,有一颗,匾圆形而有八轮。有一颗……
宝藏菩萨化身的僧崖大师
僧崖禅师,俗姓牟氏,年少即异于常儿。他每游山泉,必先礼而后饮,有时目不转瞬地望着溪流坐以终日。人问其故,他答非所问的道:“是身可厌,我将来一定把它烧了。” 僧崖长大时,随伴捕鱼的人捕鱼,他把分到的一份鱼儿,重投入水里,同伴问他为什么?他说:“杀生不是好业,我现在身上生了很多疮,从今发誓不再捕猎。” 打猎首领率领了擞百人,筑池养鱼。僧崖也来参观,忽……
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风潮
太虚大师谈近代西方素食风潮 人生之大问题,曰衣、食、住、行。单论食之一项,吾人自累世来,缺乏合理思想,习成肉食。迨知识渐进,习亦渐改。故素食戒杀,为进化程式中当有之事。吾前曾往德国,于着名之城市,亦遇见素食馆三、四处。某大学附近有规模宏大之素食馆,就食者多该大学之学生。在纽约、巴黎等处,素食之风,亦颇盛行。欧美一致提倡,确是大好现象。考其原由,不外四……
心经讲的好的大师有哪些
心经是现在很多人都在修行的经典,也有很多的大师讲过心经,就比如说净空法师、弘一法师等等。你要学习心经,找自己喜欢的讲解就行了。不过,这些大师的讲解虽然能帮助你理解心经的意思,如果你自己没有用心去修持心经的话,也理解不了心经的意思。 心经中的第一个字就是“观”,这里的观是照的意思,可以这样解释。心经就是太阳在白天它可以照亮全世界,它也可以是月……
宗喀巴大师的《菩提道次第论》
30.宗喀巴大师的《菩提道次第论》 《菩提道次第论》,是宗喀巴大师总摄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,循着龙树、无著二大论师的轨道,按“三士道”由浅入深的进程而编成的。“三士道”,是任何一种根机的人,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,中间修学佛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。本论内容,就是对这些过程的次第、体性和思惟修学的方法,加以如理阐述。“菩提”,指所求的佛果,“道”指趣证佛果……
读虚大师《佛教革命失败史》之后
读虚大师《佛教革命失败史》之后 一事之成也难,即如种谷,其初创者必先恳辟荒野,除石斫荆垒坎闸水等,要经极长久之时间与勤劳,方能调伏其土性,播种种子。播种之后,又须灌溉锄草守护管理。至秋熟时,始有收获;然更有天灾人祸等乘之,亦未可必也。又如经商,初则学习行情,审察方物,次则集资经营矫诈变售,或稍获利;然更有奸偷盗骗等乘之,亦未可必也。他若为利誉而学而军……
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普贤十大愿王别释
普贤十大愿王别释 –在永嘉城讲– 一 缘起 二 总标 三 别释 ○甲 礼敬诸佛愿 ○乙 称赞如来愿 ○丙 广修供养愿 ○丁 忏悔业障愿 ○戊 随喜功德愿 ○己 请转*轮愿 ○庚 请佛住世愿 ○辛 常随佛学愿 ○壬 恒顺众生愿 ○癸 普皆回向愿 一 缘起 山僧,今日受……
谛闲大师遗集 第一编 观经疏钞演义
观经疏钞演义 ││民国十七年戊辰腊月在观宗寺编││ 原序 弥陀经以信愿力持佛名号。为至直捷,至圆顿,最极稳当,最易成就。是世尊澈底悲心,普令业障众生,横超三界,带业往生。故称异胜方便之法门也。古德云: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唯有径路修行,但念阿弥陀佛。吾人果能依教修行,以真信切愿,但念弥陀。则无论时之久近,功之浅深,临命终时,决定往生……
智者大师对我国佛教的一大贡献
智者大师对我国佛教的一大贡献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为 智者大师圆寂一三五八年纪念于法源寺 佛教传入我国已二千余年,在这漫长的历史上,经过时代的演变,其间兴替不一。现在仅就发展的步骤及各方面的贡献而言。依佛教史迹看来,其发展阶段可分为九大时期(此就后汉摩腾、竺法兰将佛法正式传入我国后而言): 一、取经时期:如东晋之法显,唐之玄奘、义净等……
善导大师开示往生三心
经云。一者至诚心。至者真。诚者实。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。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。内怀虚假。贪嗔邪伪奸诈百端。恶性难侵事同蛇蝎。虽起三业。名为杂毒之善。亦名虚假之行。不名真实业也。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。纵使苦励身心。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。如炙头燃者。众名杂毒之善。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。此必不可也。何以故。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……
善导大师:观经四帖疏
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此观经一部之内。先作七门料简。然后依文释义。 第一先标序题。 第二次释其名。 第三依文释义并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。 第四正显说人差别。 第五料简定散二善通别有异。 第六和会经论相违。广施问答释去疑情。 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 第一先标序题者。窃以真如广大。五乘不测其边。法性深高。十圣莫穷其际。真……
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法语
1 然娑婆化主,因其请故,即广开净土之要门;安乐能人,显彰别意之弘愿。其「要门」者,即此《观经》定散二门是也。定即息虑以凝心,散即废恶以修善。回斯二行,求愿往生也。言「弘愿」者,如《大经》说:「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,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。」 2 一心信乐,求愿往生,上尽一形,下收十念,乘佛愿力,莫不皆往。 3 诸佛大悲于苦者,心偏愍……